首页 > 专题 >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学习贯彻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2期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发布时间: 2021-12-02 | 打印 | 字号:TT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独特文化传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赓续了中华文化的杰出智慧和优秀思想,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一方面,它回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蕴藏着内涵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华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和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着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不仅对古代中国,也对当代中国产生着深远影响,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无不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这些独特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思想文化资源,被充分吸收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成为中国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思想支撑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的重要思想理论源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核、风格和特点与现代社会交融相通,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和文章中经常引用古代文化典籍和诗文中的名言佳句、成语典故,善于将富有中国智慧的历史典籍推陈出新,为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之用,有力推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和大众化。习近平用典可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堪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会贯通,共同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引领、行为规范,使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伟大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创造精神”时,揭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巨匠、伟大科技成果、伟大文艺作品、伟大民族史诗和伟大恢宏工程等伟大创造故事,给人们以博大而深湛的历史概述、民族启迪、自豪自信与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高度概括和揭示出中国人民不断自强不息的奋斗事迹,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任何幸福都一定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团结精神”时,揭示出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努力的结果。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结合。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从文化视域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的思想基础,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重要价值,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了强大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与实践进入新阶段,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他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真正做到了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执笔人:李长德)

  责任编辑:石 雷


>>><<<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来源】:共产党人22期